“在中国井队工作 踏实!” @|~<l8Rv@
4月28日,河南中原油田钻井四公司哈萨克斯坦项目部经理黄新成,收到一封基地经理阳明德发来的员工评价信。 ~-j*;'e
信上写道:“基地资料员拉纳特工作认真负责,业务技术水平高,今劳动合同到期,建议续签合同并为他提升一级岗位工资……” M-u2=!/*ZS
黄新成一边读者信,一边颌首微笑。作为项目负责人,他见证了哈籍员工的每一步成长。如今,数量为中中方员工2.5倍的哈籍员工已经成为中原钻井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分布在钻工、安全员、副司钻、司钻等各个岗位。 },0i_93>
今年年初以来,中原油田钻井四公司哈萨克斯坦项目部12部钻机全面启动,创进入哈萨克斯坦市场以来的最高水平。前四个月,该项目部已经实现产值3.67亿元,增幅达到79%以上。这与中哈员工的共同努力密不可分。 aRNa K:hu
为哈籍新入职员工聘请中国师傅 VTU .AT.<
Lz6='Yo*^^
两年前,初到中原油田钻井队工作的哈籍员工加斯兰,对自己的前途多少有点顾虑。 )Q ,X\Zz
两年后的今天,他已经是SINOPEC——177钻井队的副司钻了。 #YH{/et\
“个人努力是一个方面,关键是我有一位很好中国师傅——李晓江!”加斯兰充满感激地说。 0&tz7
2013年年底,加斯兰被项目部评卫优秀员工。手捧获奖证书的那一刻,他第一个想到的是他的师傅李晓江。 `yx?QQ
身为井队副司钻的李晓江,对各种钻井设备、生产流程可谓了如指掌。一心想把这个哈籍徒弟带好的他,将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和操作技能悉数传给了加斯兰。
*\X.,AQ|
“他是我的徒弟,他取得的成绩,我脸上也有光!”李晓江笑着说。 NHL)3
“导师带徒”本是国内钻井队培养人的手段。如今,为了哈国市场的长远发展,该公司哈萨克斯坦项目部为新入职的哈籍员工配上了中国导师。 Kvmi?m
项目部的工人技师和有经验的老师傅主动发挥优势,与哈籍员工结成师徒培养协议,并签订了培养协议书,为他们“量身定做”了专业理论和操作技能提升计划。2014年初至今,该项目部就签订师带徒协议149份。项目部还定期组织人员对“导师带徒”落实情况进行考核,充分调动了师徒双方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1rW1wO
哈籍员工干的好可直接晋升 @<8&o?2+
5-qe)K} r
在中原油田钻井四公司哈萨克斯坦项目部,中哈员工的比例为1:2.5.如何让中哈员工真正融合在一起,共同服务于企业的发展? WCF2}0*<
”平等,合作,共赢——自2012年起,中原钻井正是秉持这种管理理念,赢得了哈籍雇员的支持和欣赏,让中哈员工齐心协力谋求项目的更大发展。 {C(k~C`{
这种理念体现在员工管理的方方面面。为了便于哈籍员工学习,尽快提升他们的业务技术知识,该项目部特将《班组施工安全要点》等操作规范印成中俄对照双语版的书籍。 W=pUqU
“在中原钻井队工作,哈籍员工得到了应有点尊重。只要干的好,我们就有提升的机会。”今年刚提升为SINOPEC—143钻井队司钻的哈籍员工那扎对这份工作感到很满意。 $/,5"oRwJS
FbyDFNIP
为了同一个家的未来建言献策 M7Un,Yt)^
plGYkC_{
中原油田钻井四公司哈萨克斯坦项目施工区域遍布于草原和湖泊,当地政府对钻井施工的环保要求十分严格。 [SQ&E/sA
去年6月,SINOPEC—143钻井队在环里海生态保护区进行施工。按照哈萨克斯坦环保公约规定,施工井队不能在保护区挖泥浆池。 l. 6`ls{
没有泥浆池,无法配置泥浆,井就无法正常开钻,推迟一天开钻,井队的效益就会受到严重影响。这可急坏了平台经理郭新献。 fokb'`4z
关键时刻,泥浆工阿通别克提出建议:咱们可以自己购买铁皮,焊制一个底部没有密封的泥浆槽啊。 pc[ZA0
听到这句话,郭新献向阿通别克竖起了大拇指。 KEbG:P
5天后,一个崭新的泥浆槽出现在井场里。当时,在场的中方员工和哈籍员工紧紧地抱在一起。 )v\mHB6_
为了激发哈籍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创造性,项目部鼓励他们立足本职岗位为企业发展建言献策。收到合理化建议,项目部及时予以进行采纳,还会给提建议者一定的物质奖励。 D4[4X
截止到4月中旬,哈籍员工共提出48条合理化建议,被采纳39条。 U`D5,{4
“中原钻井人善纳良言,真心为员工着想。在中国井队工作,踏实!”哈籍员工道出了他们的心声。他们已经把中原钻井当成自己的第二个家。 Ly^.~PF3)
T=A$f
@
/Pi}W^
)^;w+RE<
OYF" Mxj
|
一共有 0 条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