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识平台:懵懂“入学” QjA$9%G|,
我是我们国电双辽发电有限公司聘请的特约通讯员。负责把班组和本分场的新闻采写好,对外宣传。可是,写论文拿证拿奖的我,毕竟没学过写新闻。自学的那点儿新闻写作知识,还是在互联网中搜索来的。这样不系统,没沟通而学来的知识,都不确定是不是真正的新闻表现手法。怎么办?我必须找到最有权威的《工人日报》,好好研读该报的新闻写法才行。可是,我所在的这个县城,改革开放后虽然发展得较快,但还是有诸多的不尽人意。哪怕是个流行服装,到我们这里也比较滞后了。《工人日报》往往是出版后的一周以上才能到我们手中。做为企业员工,当然是想第一时间拿到它,第一时间读到“班组天地”版的新闻。不为别的,只为能学习学习新闻写作的方法。 x| ,_{2E
:~+kl~S[
我到互联网上进行模糊搜索,找到了《工人日报》的电子版。读着班组天地里的文章,心里痒痒的。可是,如何投稿呢?我找不到投稿的信箱或是论坛。这时我想到我们公司成立了一个新闻写作QQ群。联想到,《工人日报》是否有这样的群?马上到QQ群中进行模糊搜索。寻寻觅觅,我终于查到了“班组天地”群!!我申请加入,我相信,这个群里的人都是我的老师!因为我还是一个“学前班”的。 x2Wa$z)YL
S$bGk_3`
到了群里才知道,我们不仅有交流群,还有一个互动的平台。在王克礼老师、老哥老师和张静老师等人的帮助下,我成了中企互动平台的一名会员。当时的兴奋心情,无以言表!投名师门下,与众多行家对话的感觉,只有亲身体会的人才知道。 p _'G[5N
C= 8*@
进入平台:惊喜连连 5~~2ki/
g47Qp,
老师们热情地告诉我,我们有一个聊天室,班组天地的夏晓凌主编——夏老师亲自引导来自全国各地的通讯员,在每周一晚八点准时开会讨论,确定本周的主题!!什么?主编亲自……?!我有些不敢相信,不仅是“亲自”,还“每周”?得到确定的回答后,我几乎是亢奋的状态,莽撞地冲了进来。我直率的性格决定我无论到了哪儿,都不胆怯。敢说话。第一次参加主题讨论会,我虽然不知道怎么进行,我也敢说话。说不到点子上也说。唉,事前都没有任何的准备,发言自然是份量不够的。但是,第一天,夏老师就一眼认出我是新人。哦?这么多人在线,眼花缭乱的网名,我这么个新人她竟然会知道?记忆力超好嘛。这是我对夏老师的第一印象。
e:h47t>+
dDNO./_EOF
接下来的稿件点评和主题的确定过程中,让我学到了不少东西。记得刚开始我还是边听夏老师讲课,边不停的用笔记到本子上,可是屏幕刷新太快了!没有办法全记录下来。急得几乎要落泪。后来,张静老师等人告诉我,聊天后会有记录发到平台,会后再去看再去整理就好了。我的天啊!!!还有这么好的事儿?!哈哈哈,我开心得不行了。把老师那些指导性的文字存起来,打印出来。常温习。可是,我的记忆力还是超差。总是学的时候感觉收获很大,很有想法,很想一试身手,很有写作的冲动。可是,一动笔,就不知道如何用老师说的去表现。 FM4/:i(
WE
18T}['!H
零的突破:眼泪为谁流 2H>22{kBC=
B|?dneSQ
第一篇稿子是我和单位的一个同事合作写的。结果是可想而知的。我没有气馁。这是第一次尝试嘛。这《工人日报》可是国家一级报纸,上不了稿子是正常的。我安慰自己。以备再战。 &V1_Yc9uo
4ri$t>geK
第二篇稿子是我独立完成的。我不敢报有上搞的希望。但是,我学习的决心很大。我向许多平台里的老师请教,请他们帮我修一修稿子。老师们太好了!!甚至帮我修正每一个词,每一个字。周五晚上,张静老师跑来向我祝贺,说我上稿了。我竟然不知道到哪儿去查是否上稿,在她的引导下,我找到了我的文章。一看之后,我的眼泪流下来了。 Ei&W_f5c
3#{]7 cxWh
这眼泪有第一次见报的喜悦,更有看到稿子被夏老师改动如此之大的震惊。一个主编,在面对那么多来自全国各地的稿件时,是如何坚持着把我的稿子改成这样的?从一千多字浓缩到几百字,这是怎么样的一个“缩写”过程?!这篇“豆腐干”一样大小的稿子,凝聚了多少人的心血!我仅仅是一名普通的会员,一名普通的班组员工,一个与夏老师和各位平台里的老师素不相识的人。 $:d\e Jk
m$_mu"
我把上稿到《工人日报》的消息向亲朋好友汇报。那么多人向我祝贺。我也为此受到了我们分场党委书记和主任的表扬和奖励。虽然奖励金额只有50元,但那是我们新闻稿件的最高奖励。我有些不好意思地说,只有“豆腐干”大小,许多人帮忙,夏老师大刀阔斧的修改才上稿的。书记说:了不得了!咱们公司还没有人在《工人日报》上发过稿子。别说“豆腐干”那么大啊,就是只有几个字,也相当了不起了!要知道,当时领导的安慰和鼓励对我来说是多么的重要。我决心要写出好稿,大稿子来回报夏老师的栽培,回报我们领导的鼓励。 DP.P$NS.
p8YNp%X
第二次突破:上稿的必经之路 jNqVH^`cn&
K5K;JAzH
积极发言和积极准备是走向成功上稿的必经之路。在日后的一段时间,我不断地向老师们请教。虚心学习。在每周一的会后,不仅注意把自己的稿子写好,还要尽可能多的读其他老师的稿子,文字稿我读,摄影稿的文字说明我也去看。还认真阅读了平台里文字版主推荐的那些新闻写作的方法帖子。周三晚虽然截稿了,为了能在下周听夏老师的点评时跟上夏老师的思路,我还要尽可能多地把周三前没有读到的稿子再看一下。并且思考下周一的主题应该是什么。提前做好准备。 s5t:kh_h
1.h914 <
我不能忘记,第927期、928期和929期这三期。那是新年的几期主题讨论。我也是事前有了充分的准备。夏老师对我在周一讨论会上的发言给予了充分的肯定。并主我尝试着把主持词写好。我在那之前没有写过主持词。我怕写不好。可是有夏老师的鼓励,我必须尽自己的最大努力!我的能力有大小,我可以输在能力的大小上,绝对不能辜负老师的一片心!!我开始向主持词写得好的孙建文老师,胡铁祥老师请教学习。他们给了我许多指点。尤其是孙老师,他的主持词总是能让我感觉到节奏感。那种节奏感是我把握不好的。老师向我讲解如何来表现这样的节奏感。当时,太多的老师被我“骚扰”过,请他们百忙中帮我看看,许多老师给我提了中肯的建议,浅秋甚是感激!这三期最后以《牛年,我们要做自己的冠军》、《学会借企业之力》、《赢在企业:让信心随掌声前行》连续三期成功主持!!! aw@F9*
n:Fz?:
这三期成功的主持,受到了夏老师的充分肯定。她说:至929期版面见报,我们一连三期的“员工牛年起跑”这一主题报道就算画了句号。在已见报的929期稿件中,我认为堪称“出色”的,第一是孙建文和曲淑贤的文字主题主持词《赢在企业:让信心随掌声前行》;第二是王兰英的头条报道《给你阳光,你必须灿烂》。 3+.%NO^b
)"_OnInx
也许三期的主持词都是以孙建文和曲淑贤为主的缘故,所以,从第一篇“牛年,我要做自己的冠军”到第二篇“学会借企业之力”到第三篇“赢在企业:让信心随掌声前行”, 三篇主持词一路扬撒激情,承上启下,前后呼应。从“要做自己冠军”的想法和决心,到“会借企业之力”的思路和行动,再到强调奋斗过程中“信心和掌声”的自我加油和激励,引领点由浅入深层层递进、曲径通幽;主题的行进节奏流畅,把握得当。 P
j"hQ:D
@$ AtEys
尤其最后这期的主持词,作者饱蘸激情、文采齐飞,用富有感染力的语调、行云流水般的节奏、收放自如、虚实结合的描述,展现出拥有了自信心的班组职工同样会拥有掌声响起的美丽新世界这一诱人画卷,让人斗志昂扬、激情四溢,对未来充满向往和追求。 9Mk'
K
H9'.[TN
应该说,这三期主持词之所以成功,是因为主创者孙建文、曲淑贤等人并非一日之功的写作基础和认真、勤思的写作态度分不开的,希望孙建文等能够把自己的写作经验公布出来与大家交流分享。 |cUR`'to)
>@Sx#YQ,
就这样,我在夏老师的鼓励下,在孙老师的不断指点过程中,成功完成了这三期的主持词撰写工作。是的,我用的是“撰写”一词,因为在我,这无疑是一个“特大工程”的“大稿子”。是第二次突破! 7)_#dDo
m+l lfi1
第三次突破:起步摄影 <]lS:R&h
H4wSBapr
我是一个“摄影爱好者”之名都不敢当的人。我喜欢摄影,随身带着相机,随时拍摄。可是,从拿相机那天开始,就没敢想过在《工人日报》上发表作品。是平台里的老师们的鼓励让我鼓足了勇气,在新年来临之际,投了一篇摄影稿《国电80后员工给全国同龄人拜年》。经过老师们指导,文字说明修改了几遍,而图片是在几个图片中选出的一张。为了突出人物,又把其它与主题无关的背景剪去。这一稿,在《工人日报》班组天地第926期上稿。实现了我摄影稿件在《工人日报》上稿的零的突破。 P;3{,TS3
jYM5[]9
指导过我的老师实在是太多,人数之众让我无法在这里一一列出名字来。让我在此向各位老师表示感谢! _unu& |